研究人員利用共溶劑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 Issue date:2015-02-10 │ Source:EET
在塑料太陽能電池的生產過程中增加額外的溶劑,為什麼就能使其轉換效率提高2或3倍?針對這個問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的研究人員們如今已經找到答案了。

額外的溶劑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混合在麵團中的發酵粉。過去十年來,增添溶劑如何作業的原理一直並不明朗,如今TU/e的研究人員們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解釋了這一機制,並為塑料太陽能電池的發展開啟了一個新方向。

塑料太陽能電池或有機太陽能電池使用了聚合物,以取代一般所使用的矽晶,將能量轉換成電能。利用塑料作為基本材料降低了這些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和重量,並使其具有彈性。但是所產生的電池效率約10%,仍然低於商用矽晶太陽能電池所能達到約15至20%的效率。

大約在十年前,研究人員偶然發現,在塑料太陽能電池的生產過程中增加額外的溶劑(共溶劑),能夠使其轉換效率提高2至3倍。TU/e教授Ren Janssen解釋,這些共溶劑如今已用於各種塑料太陽能電池了,但一直沒有人真的知道為什麼它能帶來這麼好的轉換效率。

據了解這跟太陽能電池的形態有關——即電池中隨著陽光作用而移動的電子之間兩種混合塑料元件的實際結構。兩種有機材料的組成都會在生產過程中溶解,其後則蒸發並且變硬。而這種神秘的共溶劑通常必須在蒸發前加進溶劑中。

由Ren Janssen為主導的TU/e研究人員們利用一種光學技術組合,找到了確切的答案。如果未添加共溶劑,在塑料混合物硬化過程中將會形成較大液滴。這些液滴並不利於電子傳輸,從而影響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在溶液中添加越多的共溶劑,形成的氣泡越小直到完全消失。

研究人員還發現其成因。在硬化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效果,Janssen解釋:一是溶液蒸發,以及聚合物呈現折疊的結構。我們看到共溶劑可以在更早的階段開始讓這種折疊過程出現,這意味著終於不會再形成氣泡了。共溶劑便是以這種方式扮演像發酵粉一般的角色,改善了混合物的結構,從而有助於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在塑料太陽能電池生產過程中,共溶劑對於兩種塑料元件(聚合物和富勒烯分子)溶液的影響
圖中顯示在塑料太陽能電池生產過程中,共溶劑對於兩種塑料元件(聚合物和富勒烯分子)溶液的影響。具有共溶劑液滴的富勒烯分子使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受限;而添加共溶劑的聚合物分子更快形成摺疊結構,避免了氣泡形成。
(來源:Source: TU Eindhoven / Hans van Frane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