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桐進:電動車、儲能 本土鋰電池業新契機 Issue date:2018-02-09 │ Source:中時電子報

節能減碳市場大趨勢下,電動車與儲能應用皆為全球各工業國家積極投入發展的新興產業,鋰電池產業作為電動車與儲能的關鍵核心,美、日、歐、中各大知名廠家早已不斷進行技術與市場布局,合縱連橫爭相卡位搶商機。近年台灣政府宣示推動發展電動車、儲能兩項產業,2018年台灣本土鋰電池產業界嗅到濃濃的市場機會。

 

台灣電池協會理事長李桐進指出,2018年鋰電池產業在全球電動車產業鏈已確定扮演重要角色,接著全球將重視儲能的發展,尤其在再生能源的應用比例提高之際,儲能將是戰略及戰術的策略角色,台灣在這兩個應用領域也很有機會,特別是在政府宣布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平台。

根據研究統計指出,目前台灣已經有11萬輛電動機車上路,若達到30萬輛,即足以支持一家100萬度電中大型規模的電池廠,而台灣現在共有1,400萬台電動機車,未來僅機車電動化,台灣的本土電池業者便將有很大的國內市場胃納。

而發展儲能產業不僅是經濟的發展,已形成朝野及全民的共識。台灣電池協會目前有85家成員,涵蓋上游的原料廠,中游的電芯廠,下游的組裝廠/系統廠,及終端的測試驗證單位/安全規範單位等,有完整堅強的供應鏈體系。

目前台灣許多鋰電池原料廠商均已經供應全球重要電池大廠,也受到國際的肯定,接下來協會計畫密集舉辦座談會及國際會議,以提升台灣在發展儲能及電動車的能見度,並協助政府進行電動載具示範運行及沙崙科學園區的推廣及落實。

過去多年台灣本土鋰電池供應鏈,特別是鋰電池芯廠因為缺乏市場出海口,無法長期提供產品去化與練兵機會, 2018年在政府宣示支持推動下,台灣的電動機車、電動巴士及儲能系統可望帶來本土鋰電池產業新的發展契機。

針對落實鋰電池產業本土化發展,李桐進理事長提出建言,可從兩個方向進行:一、協助建立一個具國際規模的電池廠,以台灣具備完整供應鏈,技術人員及研發技術,加上近20年的產業養成,足以建立該國際化電池廠;二、提高國產材料的採用比例,進口電池也應規範使用一定比例的國產原料方可進口及販售,包含電池組及儲能系統都應有一定比例的國產零件,研究單位及驗證單位可扮演認證之角色。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