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桐進:組國家隊 建2GWh鋰電池廠 Issue date:2020-07-16 │ Source:中時電子報

李桐進博士日前卸下台灣電池協會理事長職務,不過能者多勞,在第八屆理事長交接當天,獲聘為榮譽理事長,繼續為台灣電池協會會務發展貢獻心力,共同打拚。李桐進日前提出他對於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的產業觀察與建言。

 

對於台灣鋰電池產業鏈需如何補強?李桐進認為,台灣尚缺少規模達2GWh以上的鋰電池廠,以帶動上、中、下游產業鏈的需求及發展,在政府的再生能源發、電動摩托車電池、電動巴士等三大內需產業政策落實及需求出來後,是組織國家隊來製造2GWh以上的電池廠的最佳時機。

 

他強調,政府部門要有效利用經費支持民間建立國際級電池廠,2GWh是基本經濟規模,供給內需更建立外銷競爭力,善用目前「祛中化」及一般中國電池品質不穩定現況,外銷日本、歐洲將有很好的機會。

 

從產業鏈觀察,台灣鋰電池上游的原料廠很多是很早就投入,很有實力,在內需提昇上來後,也可以使原料廠加大力度發展更安全、更好的材料。例如,鋰鐵材料最早由台灣獲得專利及推動發展,目前相關安全性材料也在積極發展中,因此只要內需火車頭的策略方向出來,將會帶動整個電池產業發展出來。有兩個成功案例可供參考,中國電動車補貼創造了CATL的獨角獸地位,歐洲汽車的電動化法規制定,帶動1,000億以上歐元的投資及相關產業鏈發展。

 

李桐進指出,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從中科院發展飛彈電池算起已有36年的光景,期間約有200家以上的相關上、中、下游產業參與,有些一年賺一個資本額,有些賠了上百億元,現仍有120家廠商,未來因應電動化產業、儲能發展及循環經濟中鋰電池材料再利用,預料會有更多相關廠商投入。

 

針對未來電池產業布局,電池自製仍是關鍵中的關鍵,利用未來外在條件的疫情和全球祛中化大環境下,台灣鋰電池產業可重新思考,藉由政府力量輔助企業加速投入發展,由政策與法規帶動下,包含智慧電動車發展經費及國發基金,以大企業為龍頭帶動至少2GWh電池廠的建立,同時發展關鍵性差異化安全材料,最終建立一套國際認可的電池組安規標準,如此將有機會讓台灣電池產業鏈在國際上占一席之地。

 

李桐進建議,政府在推動儲能政策及智能電動車應結合V2G的方式,使儲能與電動巴士結合,既能移峰填谷,也能推動電動車的運行,降低CO2的排放量。